2025年1月11日 星期六
详细内容
海派律师的“三重门”
来源:中国律师网 陈乃蔚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0日作者:

     “海派”一词虽然在学术上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但作为一种文化、一种风格、一种气息、一种精神是客观存在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历史选择了上海这座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大都会城市成为中国律师的诞生地和全国律师业发展的重镇。在上海从开发走向开放的30余年里,上海律师推开了一扇又一扇成功之门,也叩问着一扇又一扇心灵之门。

 

一重门:追逐信仰,恪守道德


  第一重门,是“海派”律师的底线之门,也是神圣与邪恶的旋转门。

  1980年8月,上海市第一法律顾问处设立。1986年9月,上海有103人通过中国第一批国家司法考试,被授予律师资格。20多年来,他们守着当初决心投身律师事业时最初的素怀,坚守法律,秉持正义,用丹心锐笔诠释法律的真谛,用机智善辩驰骋法庭内外,用豪情万丈演绎理性与正义。如今,他们担任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积极推进法治进程。他们为特殊社会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和投身公益活动,面对汶川大地震灾难,他们带头捐款捐物,带领全市律师行业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的同行,尽心履行社会责任。他们以“知行合一”的处世原则告诉后生:光阴荏苒,岁月如驹,不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信仰与道德这扇门永远沉默地考验着每一名踏入其中的律师。

 

二重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


  第二重门,是“海派”律师的传统之门,也是海派精神的核心和灵魂。

  得天独厚的长三角地理位置、较早开埠的历史渊源、精英汇聚的互通有无、商业发达的经济地位、开发开放的时代活力,这一切成为上海这座城市得以广纳、宽涵海内外一切优秀文化,并融合、成就这座城市自己的海派品格。如果说,忠于法律、理性严谨代表了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普遍特征,那么,“海派”律师还以其兼容性、开放性与自由性取胜。积极向上、博采众长、求新求变、不拘一格、追求发展的做派不仅使得上海律师在全国律师界颇具特色,更使得他们成为这座城市生力军最直接的代表。

  将“海派”的精神一以贯之就必须具备有容乃大的气魄。要擅长以全球化的眼光和心态去接受域外经验,在取长补短中拓展新领域;要打破大上海自负心态,以开放的视野和胸襟接受新生事物;要打破惟利是图狭隘的商人意识,以人文的关怀充实职业成长道路,在以人为本、面向未来中拓展职业天地。

  将“海派”的精神一以贯之就必须具备“惟小”的精神。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海派”律师历来有重视细节的好习惯,重视细节,精工细作,通力协作,无不镶刻着“海派”的烙印。

 

三重门:勇于创新,服务转型


  第三重门,是“海派”律师的时代之门,也是时代赋予的担当。

  在大转型的时代,每一个社会阶层都在巨浪中冷暖自知。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批批青年律师投身社会维稳工作,参与调处动、拆迁信访突出矛盾,或参加政府法律咨询团体,将民主与法治的信念向政府传递。在上海全力建设“四个中心”的战略目标中,我们看到了上海律师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上海吸引具有金融专业背景的国际化、复合型律师人才的条件将会越来越好,与此同时,上海律师行业正在经历着自我转型的嬗变。法律服务正朝着专业化、细分化领域发展,金融、证券、知识产权律师不断交流合作;律师事务所正进一步国际化、品牌化、规模化,不断加快国际合作、强强联手的进程。

  “海派”律师,满怀自信而又从容不迫,他们大睁着充满革新欲望和奋斗意识的、博采众长而又兼容并蓄的眼睛,在民主与法制的征程中开拓、前行。